
人民交通讯(通讯员:杨盼盼、刘向南)近日,“医保基金管理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(DIP)制度”成为咸宁市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话题。
经了解,“DIP付费结算,指依据国家统一的病种分值目录库、核心与综合病种的划分标准基础,结合本地数据统一规则形成标准,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费用测算和医保基金支付清算”,落实分“准备、实施、巩固”三个阶段,目前在我市全面推行。
咸安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,DIP结算制度以国家标准为大依据,充分结合各地实际。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,实施涉及医院临床、医务、病案、收费、医保、信息等环节流程,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基础技术、病案质量、信息建设、医保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,可有效促进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能力、服务水平、运行机制转变的提升,保障参保人受益实效,提高医保基金支付使用效率。
据统计,咸宁市DIP共清算医疗机构144家。其中一级医疗机构102家、二级医疗机构38家、三级医疗机构4家。咸安区42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包含在内。
“对于医院来说,这是个好事。之前医保规范总以为是一个部门的事,新政策明确关系到医疗的多个流程,大家参与感强了,责任意识也有了,医保管理更规范了,医疗费用普遍下降,医院业务增加了。”
“大家都没有相关经验,还是需要医保管理部门多指导。”
“区里、市里我们都去了好多次呢。”高桥镇卫生院医保分管副院长说。
据悉,去年相关政策和培训学习就已经陆续展开,咸安区42家定点医疗机构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,通过了数据分析和信息建设的基础准备阶段,已经正式开始落实DIP结算付费。目前,正是各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分析、结算自查的重点阶段。针对数据分析出现的1358条疑点线索,区医保局组织专班人员进驻医院现场核查病历,督促医疗机构及时整改。许多定点机构对出现问题积极应对,自发组织与市、区医保专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,沟通学习,保障政策落地实施。
下一步,咸安区医保局将聚焦DIP清算结算重点,以保障“三步走”予以全面落实。逐步建立健全区域内DIP运行体系,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,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,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。
(编辑:王成高)